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王艳萍我的生命因拿起笔而重新得力(3)

来源:新作文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3-14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弘扬民谣 笔耕不辍 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,使王艳萍和民谣结下了不解之缘。 有一天,她的堂姐给几个月大的外孙女丫丫唱民谣:“月奶奶,明光光,开

弘扬民谣 笔耕不辍

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,使王艳萍和民谣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有一天,她的堂姐给几个月大的外孙女丫丫唱民谣:“月奶奶,明光光,开开后门洗衣裳,洗哩净,浆哩光,打发哥哥上学堂……”“我当时为之一震,脑海里忽的蹦出来了小时候的很多民谣。”像是被惊醒了一般,王艳萍瞬时精神抖擞。从那时起,无论到哪,只要有老人在,她就会向他们询问歌谣,认真记录,回到家里后,再誊抄在专门的本子上。

2012年,爱人退休,王艳萍有了“专属司机”,便正式踏上了搜寻民谣的旅程。“当时抱着抢救频临灭绝民间传统文化的信念,让爱人开车带我跑遍了郏县的村村寨寨,和群众交朋友,搜集民间传统民谣。”王艳萍说,每到一处,她除了认真做笔录,还会用手机录音、拍视频。

在搜集民谣途中,王艳萍受益匪浅,遇到了很多把民谣视为珍宝的人。其中,88岁高龄的杨秀枝老人让她深受触动。“杨秀枝老人是郏县茨芭镇许洼人,我先后拜访了老人5次,每次她都能讲很多民谣,算下来一共有70多首。”王艳萍说,老人性格也很活泼开朗,总是拉着她的手说,“哎呀,我这里的民谣终于有人来搜集整理了,我就说我不信祖宗留下这么好的东西没人要。”老人称赞她办了一件大好事,每次见到她都特别开心,总是热心地尽最大努力帮她搜集民谣。从此,她和杨秀枝老人成了忘年交。

因民间歌谣大多是以古老历史故事、古代仪式和生产生活方式为素材,通过劳动人民逐渐加工,一代一代口耳相传而来,代表着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,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,印证了我们的民族记忆。王艳萍在搜集整理过程中,始终坚持尊重生活,尊重历史,忠实于口述人,忠实于本性的原则,原汁原味,保留方言,保留地方文化的特色。

“我创作的步伐永远不会停下。”经过十年的坚持和努力,王艳萍已搜集各类传统民谣900余首,并准备出版民间歌谣集,以此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。

当问起搜集如此多的作品是否会觉得累,对她的人生有何意义时,她心满意足地说:“我已经60多岁了,早已将名利置之度外,只沉醉于写作时迸发出的快感。在写作中,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,自己也能保持一种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。”

文章来源:《新作文》 网址: http://www.xzwzzs.cn/qikandaodu/2021/0314/521.html

上一篇:编后
下一篇:爱学习的爸爸是我们的榜样

新作文投稿 | 新作文编辑部| 新作文版面费 | 新作文论文发表 | 新作文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新作文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